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药品选购 > 拿什么拯救你—丧钟已鸣的传统汽车行业?

拿什么拯救你—丧钟已鸣的传统汽车行业?

  • 发布时间:2021-01-17 09:18:57

智能库区管理

引言:在创新科技、云计算和汽车的激烈碰撞中,传统汽车行业正在逐渐丧失创造出未来汽车的关键性要素。汽车行业的分崩离析必将从以下几个方向开始。

在可以预见的不远的未来里,我们的出行方式必将被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主宰——那时,每年因交通事故人数可减少125万,会造成气候恶化的汽车尾气排放也将大幅缩减,城市中的停车场将更多的变为公园、绿化,酒驾和疲劳驾驶等词汇将逐渐消失。我们似乎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诉求,但是,谁来实现它们呢?

我相信,这种不可避免的转变已经明确昭示了传统汽车工业的分崩离析,并且,就像其他行业(如报纸、旅行社、音乐行业、传统零售业等)受到技术冲击而转型时一样,赢家往往都是新人,他们已在来的路上。

以下是我的观点:

1、创新

任何一个想要转变为科技产业的行业都必须加快创新的步伐。对于我们这些将摩尔定律作为信息时代的唯一且最典型的特征的人来说,加速创新必然是永久的话题。如果你不去创新,你的竞争对手就会,然后你就很可能输掉一整个科技周期。这种加速创新的文化尽管在科技领域很常见,但是很多信息时代中的企业却还不适应。来看看汽车产业中产品周期的长度——新车模型一般需要3-5年研发、上市,然后市场中呆滞6年,而没有任何有意义的改进和创新。想要获得最新性能的唯一方式?买一辆新车啊。

科技行业肯定会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制造汽车。我们想的是先搭建硬件平台,然后开发基于平台的OS,将它们应用于汽车上。OS的好处是开发人员可以时时更新,并且可以通过安装上千种App让用户使用更多新功能。我们知道随着技术的更迭,用户都希望产品能时常获得有意义的更新。于是产品周期基本只基于核心硬件的使用时限,更迭是很迅速的,一般只要1-2年。

手机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现在,消费者会越来越频繁的升级汽车的一些附属功能(比如导航),但是这种升级可以来自手机,却不能来自传统的汽车厂家。

汽车行业难以快速更新,实质上来说是由他们的性质导致的:汽车制造商正逐渐变的像系统集成商一样。他们只生产车的一小部分零件,而绝大部分的关键部件都是从供应商(如博世和大陆)处采购的。详见下图:

当你手中的产品的绝大部分都是由供应商设计并生产的时,这款产品可能会缺少工程师对其本质的一种关键性把控,因此可能很难快速更新,因此也会逐渐地落后于竞争者。尽管汽车市场的新入者的确也会选用一、二级供应商的零件,但是他们会倾向于先更新专利,也就是那些现在的汽车厂商和供应商们都不够熟练的部分。我们一会儿会提到其中的一些。

(我丝毫不否认,iPhone的绝大部分零件都是Apple从第三方供应商处购得的。但尽管如此,Apple自己设计了最最重要的部分——CPU,OS,以及许多内置应用。另外,Apple与供应商们深入合作,使直接有益于终端用户的升级可以直接在供应商处开发。这可和现存的绝大多数传统汽车厂商所做的不一样。)

2、电动化

特斯拉,谷歌,苹果和其他有意向进入这一领域的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电动汽车。这样做的理由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电动引擎比内燃机要简单的多。要想化繁为简,从某种程度上说,生产这样一台更好的汽车就是要重置所有的核心技术——拜拜啦内燃机,汽化器,变速器,废弃排气系统;欢迎电池,动力优化装置,充电系统和发动机调节器。其中许多新性能的打造是源于消费性电子产品制造商,他们有处理电池寿命的经验,对动力优化也有点儿的认识。的确,现在许多汽车厂商也已经制造出了电动汽车。但是建设一个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完整的公司可以营造专注的氛围,且创新的步伐也大抵会比那些只把研发电动车当做副业的汽车厂商快的多。

3、软件

可能汽车板块上最重要的转变就是软件化倾向。未来,汽车将更多的由软件开发人员建造。是的,现在的内燃机汽车有些已运用了涉及大量代码的系统,以此来操控从空调到自动变速箱的各种功能。事实上,集成许多层次的软件的复杂程度使得许多传统汽车公司瞠目结舌,毕竟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要的专业领域知识。更何况未来的汽车利用软件的方式又将截然不同。

当然我们知道,特斯拉(目前)和苹果(未来)都在试着重新构想司机与车的互动窗口,并且仪表板(往往)十分好看,针对制造商认为我们可能会需要但实际多余的表盘和指针也清理的很到位。这种改良的背后是靠谱的硬件、软件和用户体验设计师们。但是未来装备了ADAS系统甚至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最终还需要大量的感知数据来作出数万亿的驾驶决策。视觉、激光雷达、声呐和其他传感器将与从互联网、其他车甚至市政环境数据源中传输的实时数据流相结合。车可以对这些输入事实分析,很可能会本地车载的或基于云的计算方式来对驾驶进行决策。如此复杂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适应于机器学习系统,从而不断完善他们的决策模型。

理解了这一点之后,那现在领导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企业是谷歌也就不足为奇了。谷歌的搜索引擎就好像是这种驾驶系统的放大版,谷歌大部分的核心开发技术都是基于云计算的预测系统的。

现存的汽车公司很难在以上领域出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现在只有极少数的世界顶尖级人工智能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和云计算专家在汽车公司工作。当然虽然这些公司中不乏有才华的工程师,也有许多厂商近些年在硅谷设立了研究中心,但是像谷歌,特斯拉,苹果和Uber这样的公司,早已经对由非凡的科技工程师和数据研究师们主导的未来有了更充分的准备和预想,他们必将会用软件破坏掉现在汽车行业的架构。

第二个原因是数据。

4、数据

把相机和传感器连接到Mobileye芯片上这类的事情比较简单。但是想要真的达到无人驾驶的目的则要复杂的多的多的多,因为系统必须先学习。没有现成的规则教我们如何给车编程,从而使它预测并最终回避掉可能的危险。有效的自动驾驶系统必须使用机器学习系统,以此来开发复杂的,可适用与多种环境的模型。而机器学习系统需要海量数据才能达到最优。

你还记得谷歌曾经提供的“411”免费语音识别搜索服务吗?这项服务不是慈善,而是为了捕获数以百万计的不同的声音和说话方式,以此达到训练谷歌已经投入使用的语音识别系统的目的。谷歌习惯利用旁人无法企及的数据规模来提高性能水平。这也是是使得谷歌搜索依然强于同类竞争者的网络效应。谷歌占搜索市场60%的份额,积累的数据比任何人都要多。因此他们可以依次训练相应的算法。

这样的数据规模优势也将影响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这就是为什么谷歌的48辆无人驾驶汽车组成的“舰队”已经行驶了超过120万英里——为了收集数据,磨合系统。在两辆停好的车之间有个腿脚不好的老太太?有风险。阳光照在路边的水坑反射出正中眼睛的光?不是事儿。

最好的无人驾驶汽车一定出自那些大型“舰队”或者属于最大的网络,从而满足了最高限度的共享数据和学习需求。这对于现有的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一个问题,因为他们没数据。如果他们想要弥补劣势,就得收集他们现有的车的行驶数据,再在实验室中打磨系统。(我听说Uber正打算这样做,因为他们的车辆行驶范围相当地广。)此外,传统汽车厂家制造的普通车中几乎所有的组件都来自一级供应商。这些人也没有数据。但是实际上,他们可能会更难收集这些数据,因为他们与车主、司机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的数据可能不适用于他们。

5、直接的顾客关系

我之前就写到过,关于如何将人们的注意力从主流媒体属性转移到社会媒体平台,需要在品牌上将其与顾客建立起直接的关系。汽车行业走向衰落的其中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制造商和经销商模式的存在。在这个模式中,汽车公司把产品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以奇高的价格卖给顾客,而这样的模式已经过时了。特斯拉,作为第一个成功的客户直销汽车品牌,把这种模式践行的很好。他们没有经销商,他们只有汽车展厅,而且并不与顾客讨价还价(我记得有一次听到传统汽车公司捍卫这种做法,说事实上消费者喜欢讨价还价这个过程)。汽车行业对这样的现代模式作何反应?允许一家企业去真正的了解他们的客户?他们应该保护经销商的利益的。

以后的汽车公司不会使用旧有的经销商网络。他们会直接卖给消费者,并产生长期的伙伴关系。

6、高层们的轻视

汽车公司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好未来的最终信号,则是由当今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公司的高管亲口说出的:

“我认为,一些人,像许多硅谷的技术人员,都觉得他们自己要比汽车行业聪明,他们会做得更好。呵呵不可能。”

——鲍勃•鲁兹,通用汽车前副主席

“绝对没有理由认为苹果将会在电动汽车业务上盈利。电动汽车通常都是亏损的。如果我是他们的股东之一我会很难过的。”

——鲍勃•鲁兹,通用汽车前副主席

“我不知道谁将带着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面世。”

——马克•菲尔兹,福特CEO

“现在是我们在汽车行业,而他们没有。”

——马克•罗伊斯,产品开发经理,通用汽车(在谈到谷歌时表示)

你可能还记得下面这些话,它们来自黑莓的一位联席CEO:

“(苹果和iPhone)有点像一位试图加入一间已经十分拥挤的屋子的新人,在这里消费者已经有许多许多选择了……但是如果说这将对黑莓产生海啸般的影响,我会觉得有点夸张了。”

——JimBalsillie,2007年2月

“漂亮如iPhone有什么的,它对用户构成了真正的挑战。尝试着用虚拟键盘在触摸屏上打字,这真的是挑战啊。你都看不见你在打什么。”

——JimBalsillie,2007年11月

的确,苹果、谷歌、Uber和许多闪闪发光的创业公司一样,尽管对发展了107年的汽车行业一无所知,却仍在致力于未来汽车的研究。这里的关键是未来的汽车行业注定会与现在有彻头彻尾的不同。

我坚信许多现存的汽车厂家都会生产出自动驾驶汽车,且当中的一些产品将会相当出色,甚至他们也会将生产出全自动的电动汽车。与此同时,有许多牛逼闪闪,深有远见的企业家,也会用他们具有软、硬件设施与经验,致力于从根本上重新定义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期待。

除旧和迎新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主要技术平台发生变化的节点,新人会纷纷出现,并能从老玩家的手中分得可观的市场份额。我相信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变化节点上。认真对待这种转变才是重点。我知道我们可以的。

【本文作者DavidPakman,为风险投资公司Venrock的一名VC,专注于早期互联网公司。曾为eMusic的CEO,MyPlay的联合创始人,并曾任职于苹果的音乐部门。】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