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药品选购 > 听姥姥讲那过去的故事

听姥姥讲那过去的故事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在我临行的前一晚,跟姥姥吃完饭,她突然特别神秘又俏皮的拉着我的手,对我说,“我问你个事儿,你跟我说实话……”我被她突如其来的严肃吓一跳,心里正盘算着到底会有什么事的时候,姥姥说,“谈着呢吗?”


我被问乐了,忙解释,没有没有,谈着的话肯定第一个告诉你的呀。


姥姥也笑了起来,提高嗓门,带着爱假装责备的语气,“得抓紧了啊,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可等着吃你的馍馍呢呀!”(老家里有结婚吃喜馍馍的习俗)


我照例跟姥姥说了不要着急之类劝慰的话。姥姥说,这事急不来的,还是要看缘分,一定要找个投缘的。又聊到家里未婚的表哥,姥姥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结婚,家里人怪着急的。我劝她千万别硬插手年轻人的事情啊,人家肯定都自有打算的。


姥姥说,是啊,现在社会开放了,晚点结婚也没啥。不像我那时候,从订婚到结婚四年的时间,四年啊,我都没跟你姥爷说过一句话,你说那时候多封建吧。


我听到这来了兴趣,拿出手机按下录音。


--------------------------------------------------------------



姥姥出生在1935年的鲁西北的我们那个小村庄。那时候还是民国,父亲是当兵的,常年在部队服役,家里只有她和母亲两人。那个封建的年代,又是在闭塞的农村,姥姥的父亲却从来没有过重男轻女的思想,不仅只生了姥姥一个女娃,还送她去学校读书。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女孩子是有多不受家里待见,家里没有儿子是一件抬不起头来的事。姥姥说他们那时上学的四个班里只有五个女生。这简直比我们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还恐怖。姥姥的叔叔大爷都充满不解与不屑,一个女孩子家上什么学呢,这不是浪费钱嘛。姥姥说,她的父亲从来没有在她读书的事情上吝啬过一分钱。给她买最好的笔墨纸砚,写小楷的宣纸都是整包整包的买。


姥姥的家在村子的南头,学校在村子的北头。姥姥十三岁开始上一年级,作为村子里仅有的几个上学的女生,每天都穿过整个村子去学校。路上会路过一个姓谭的人家,谭家有两个姐弟,也都在学校上学,女孩比姥姥大两岁,经常和姥姥在一起玩耍。男孩比姥姥小四岁,低一个年级。姥姥说他总是在上学的路上玩弹球,等到上课的铃声响起才开始往学校跑,总是考大零蛋。


姥姥说谭家母亲特别厉害,心灵手巧又泼辣霸道。那时候中午在学校没事的时候,男孩子们出去玩,女孩子就帮着家里做些家务。有一次谭家姑娘因为做的针线活不够好,被谭母当着众人的面给撕烂扔掉,还把女孩训斥了一顿。这一幕被十五六岁的姥姥看见,从此就在心里觉得这个女人厉害的让人害怕。谭家还有个七八十岁的奶奶,姥姥说她是个特别好的老太太,特别疼人。那时候姥姥经常去女孩到家里玩,老奶奶就对她特别好。



姥姥十七岁那年,读四年级。家里有人来说媒,对方正是村北头的谭家。姥姥想起谭母霸道的样子,吓得说什么都不敢嫁,生怕在家娇生惯养长大的独生女嫁到婆家受婆婆的气。但是经常一起玩耍的谭家姐姐特别愿意姥姥嫁过来,做自己的弟媳妇。谭家奶奶也特别喜欢姥姥,十分愿意让她跟自己的孙子定亲。谭家母亲也没有意见,一切听由家里的男人和老人做主。


姥姥的母亲也愿意,哭着求倔强的姥姥同意。姥姥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了,便写信给在部队的父亲,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很快回信,说女儿已经长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这门亲事做父母的不做干涉,全凭女儿自己做主。姥姥的父亲真是那个年代不可多得的开明家长。


姥姥最终同意了这门亲事,那年姥姥十七岁,姥爷十三岁。


定了亲就不再像以前那样了,姥姥不好意思再跟谭家姐姐去家里玩了,上学的路上路过谭家总是会碰到未来的公公婆婆,也总是羞涩的赶紧跑开。时间一长总是这么躲着也不是个事,姥姥决定不去上学了,这样就不会看见谭家人,自己也不会再别扭了。四年级没读完,姥姥就辍学了。


学校的张老师听说这个原因后,觉得可惜,便给邻村学校的刘校长写信说明情况,让姥姥直接去邻村的学校插班五年级。姥姥就这样念完六年级,十八岁毕业后经自己的老师介绍,当上了代课老师,辗转了好几个村子的学校。这是一九五几年的事,大概小学四年制,五六年级就是初中毕业了,在农村能读到这个份上的基本属于文化人了吧。



姥爷十五岁的那年,他和姥姥尝试着去登记结婚。姥姥说那时候就已经实行了婚姻法,不够年龄是不允许结婚的。姥爷的父亲有个朋友在公社里当了个什么主任,便仗着这点关系去试着登记。姥姥说去登记那天,双方父母没一个人陪着的,就她和姥爷两人去的。用姥姥的话说一看就是小孩子不到年龄,人家不给登记,就直接回来了。


姥姥在离家一二十里地的学校教书,平时吃住都在学校里。那个年代的交通工具除了牛车基本就是双腿了,所以很少回家。和姥姥同学校教书的先生从家里回来给姥姥带来了家里的消息,说你婆家奶奶想你,想得整天哭。姥姥担心奶奶身体,怕她思念成疾,就赶紧回家看奶奶。奶奶已经大概八十岁了,生怕自己身体不行了看不到孙子娶媳妇。


姥姥有段时间不教书了,当上了农业社的妇女主任,经常和乡镇的乡长书记一起开会,彼此都很熟悉。乡长给姥姥开了结婚介绍信,盖上了乡长的公章按上了手印。姥姥拿着乡长的介绍信去登记,负责登记的人叫赵书杰(音,根据姥姥口述),是她教书的时候的孩子家长。他看到姥姥姥爷就笑了,一看年龄就不够嘛,但是有盖着乡长公章手印的介绍信,又是自己孩子的老师,就趁着办公室里没人,把姥姥和姥爷的名字填在了结婚证上。终于登记上了。


姥姥说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结婚了,那年她二十一岁,姥爷十七岁。



结婚后姥姥还是在各个学校代课,哪里需要人她就去哪个学校。后来就有了第一个孩子,我的大舅。那个年代没有产假,生了孩子没多久就继续去学校教书。家和学校有好几里地,不能来回跑,孩子又小需要经常喂奶,姥姥就把孩子也带到学校。姥姥的父亲帮她在村里找了个妇人帮忙看孩子,算是保姆吧。姥姥说那时候她每月的工资是十八块钱,要付给保姆五块钱工钱,剩下的钱还支付自己的生活费和补贴家用。


姥爷的父亲有个磕头拜把子的盟兄弟,木匠活做的特别好。姥爷也早就不上学了,结婚后便拜了这位伯父为师学木匠手艺,跟着去了北京干活。后来做了一辈子木匠,也有了好多自己的徒弟,其中就有我的父亲。我曾经听父母说过,姥爷常年在北京当木匠,中间有次机会能把全家人都带到北京去落户,可惜家里老人舍不得,没能走成。


后来没过多久,学校的刘校长让姥姥去县城参加学习,学习回来后就可以转正,成为正式的公办教师。姥姥跟家里的婆婆和奶奶商量,因为要学习一段时间,孩子实在太小,婆婆和奶奶怕耽误孩子的喂养,都不同意去。姥姥说那时候穷啊,没有奶粉饼干,连白面都少得很,孩子吃不好就能给饿死。所以就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也基本告别了教育事业。


姥姥说到这声音变得小了下去,黯淡落寞,“从那以后吧,这件事就这么放下了…”


短暂的沉默后姥姥说叹息道,“人呐,都是命,就是受苦的命…没办法的…”


“要是不结婚呢,要是没有孩子呢,不早就…”


▲女神

【安默西林汽水特约撰稿人】


                                                       

       作者简介

           九哥


         QQ灰钻会员

         人民的优秀公仆

         音乐节替补暖场歌迷

         十全大补老鳖汤忠实粉丝

         连续两年泰山国际马拉松临时种子选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