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药品选购 > 伪中产的小焦虑:知识陈旧得如同一盒过期的秋刀鱼罐头

伪中产的小焦虑:知识陈旧得如同一盒过期的秋刀鱼罐头

  • 发布时间:2023-05-18 23:00:13


电影《重庆森林》中,金城武扮演的失恋警察喃喃自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每天晚上,中产阶级也在思考,当下一个天亮,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也过了有效期,然后从中产阶级华丽退变成“中惨阶级”。

 

根据一份调查显示,95%中产会感到焦虑。其中,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他们焦虑感的主要来源,占比为71%,其次是对现实的不满,再次是觉得自己虚度了很多时间。

 

在今天这个互联网科技浪潮中,中国的中产阶级们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正在被迅速地淘汰和边缘化。他们需要进修、需要掌握新技能,乐此不疲参加各种讲座,聚会,深度游,以及健身,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系的机会。他们担心稍微倦怠,将像货架上那些过期的秋刀鱼罐头一样下场。

 

最后一波90后也将迈进大学校园。80后已经感叹90后正在雄起,而90后则担心着,自己学到的知识可能很快过期,而00后又在后面虎视眈眈。


在时代面前,没有人能永远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但我们却可以保持学习的新思维,保持对新事物的高效学习力。


如何提高

钱小姐身边有许多财经媒体出身的大神。与这些媒体人工作,感触最深的就是他们的阅读速度非常快,而且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也非常高。

比如一篇很长的深度文章,普通人一字一句地读个10分钟,他们的话3-5分钟就读完了,而且能抓住文章逻辑,复述重点,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己所用。而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基本也都控制在一周内学完,并且可以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与周围人交流分享。

 

他们说,由于媒体工作性质,平时他们要处理大量稿件,渐渐训练了他们高效阅读和信息归纳的能力。

高效阅读,便于他们快速掌握新的知识和观点;

信息归纳,帮助他们把获得的信息重新整理,转换归档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这两种能力协同作用,就是“高效学习力”。

 采访了几位大神,他们总结建议如下:

1

重视目录,阅读导语,然后才是内容

负责网站编辑的小秋,刚刚在一个月内读完了300万字的书。

她总说,没必要一字一句读,明白作者观点就行。

通常情况下,她会先看一下目录,了解全书结构。

然后读导语和结尾。读完这两部分,一般就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和看法了。

在理解了作者的观点后,书中各个章节则可以速读。

 

2

边读边思考,揣摩作者主张

英语系毕业的Jillian说,大学写作课上专门训练过文章逻辑,强调“总-分”或者“分-总”的行文结构。所以,自己每次阅读时,也会下意识分析作者逻辑,提炼观点。


通常每章节的标题和开篇段落,会告诉我们该章要阐述的内容、表明的观点。

这时候,可以回想一下目录,想想这个章节与全书又是什么关系,内容如何呼应连接。

 

然后浏览这一章中的标题和副标题,揣摩作者的文章结构和论述要点。这时候可以顺带读一读每一段落的首句和末尾句。基本上,就可以理解作者提出的观点了。

如果读懂作者在说什么,可以直接跳到下一段,但如果不懂,再把整个段落都读一下。一旦觉得自己理解了这个章节,剩下的内容就可以省略不读。


3

扩展阅读,包括作者身份背景

有兴趣的话,在开始阅读前,可以查找一下作者信息。

作者是谁?他发表过什么文章?接受过哪些采访?这些也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深入了解作者的立场及观点。

或者,看看别人对这本书的书评,以及分析,也可以弥补我们在阅读中忽视的观点和信息。


4

脑内转化,把书读“薄”

当整本书都读过后,建议回头再看看目录,同时对全书的内容和观点进行盘点总结。

花点时间梳理一下整本书的脉络——作者提出哪些新主张?哪些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哪个示例或者故事印象深刻?

又或者,与作者有哪些一致或者背道而驰的观点?书中是否还有潜在的深层次问题?哪些与现实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可以与周围的人进行讨论?

当我们能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并且再阐述出来时,那就是我们掌握了这本书主要观点的时候。


按照这一流程读书,不仅所用时间大幅缩短,还会感觉自己收获了更多。

因为通过这个过程,读者不仅读完了这本书,还积极参与,进行了相对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当人们的注意力专注且活跃,就能够从整体的视角对全书进行领悟。也就是说,书不仅读完了,还真正读懂了。

除了小说之外,一般的书籍,基本是在向我们阐明某种观点或主张,介绍某种新知识。

作为读者,随着自己阅读的书读的越多,就越能迅速地理解作者的观点,理解他们为什么提及了这些。

如果我们还能够将这些建议或观点践行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那么我们一定会变得更加博闻强识、通文达理。

换句话说,书读得越多,我们内化提升的速度就会越快。

 

我们之所以阅读,是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能力,从而拥有更多选择权和自由。

我们也可以透过阅读来检验自己对是非的观念,超越原有的局限并获得个人价值的提升。

 

梁凤仪在《我要活下去》中写道:

很多人生是充满意外的,这些意外或悲或喜,这就得看各人的命运与缘份。总之,我们不可能期望有一个一成不变的人生,只能期望有能力适应、克服、战胜那种种的变故。


转载请标注来源于有故事的“钱小姐与财先生”(xiaoyesc),侵权必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