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药品选购 > 追寻西北太平洋秋刀鱼(Cololabis saira)之旅

追寻西北太平洋秋刀鱼(Cololabis saira)之旅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今天给刘一手LastBullet投稿的是渔业资源专业博士小刚。小刚博士7月随渔船出深海,去西北太平洋追寻秋刀鱼的足迹。由于是出公海,小刚在渔船上竟然作业了5个月之久。一手实在是佩服小刚的耐性。一手也希望小刚的研究工作可以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一手偷偷告诉关注的粉丝:放心大胆的去吃秋刀鱼吧,此品种无法人工养殖,并且全部捕于深海。想关注更多健康问题?关注刘一手LastBullet,一手为平凡的大多数代言。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马上关注刘一手Lastbullet。

正文:作者:小刚 图片提供:小刚

青岛的7月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本来期待着在海边晒晒太阳,游游泳,吃吃烤串,喝扎啤。但由于科研工作的需求,我随着秋刀鱼远洋渔船踏上了波涛汹涌的西北太平洋


本人也算是出海经验丰富,参加
56次的远海调查,和许多次的近岸调查,但对于这次的西北太之旅还是心有畏惧的。其一是预计4个多月出海时间,我以前参加的远海调查都是在一个月左右,这一次出海时间之长,对我的耐心与毅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了。其二是西北太的气候环境,西北太是著名的气候环境恶劣的海区之一,尤其是在秋冬季节,低气压与台风不断。最后是船上就我一个科研人员,实验室里人员比较缺乏,上船也没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所以只派了我一个人随船科考,与渔民打交道也是一个难题。虽然有很多担心与畏惧,但对于能亲身体验渔民实际生产的全过程也有很多的期待。


怀揣着复杂的心情2016713日上午,我的西北太平洋秋刀鱼之旅正式启航。我所乘坐的秋刀鱼船船长约70米,净吨位约1750吨,这艘船比以前乘坐的科考船还是要稳的。两天之后到达了第一站韩国釜山,在这里进行加油和接外劳。韩国加油要比国内便宜很多,外劳在韩国上船也比国内方便,一共上来34个外劳,17菲律宾人,17个印尼人,加上船上原有的20个中国人,船上的总人数达到了54人。很明显之所以雇佣外劳是外劳的工资低,比中国船员的一半还要低。其实中国船员的工也才5000块钱一个月,比我想象的低很多,之前以为年薪肯定是要过十万的。加完油之后我们便继续开往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

船上的生活条件还可以,我和大副一个房间,其他中国船员都是4人一间房,外劳的房间是大通铺,一个房间89个人。平时伙食也还不错,虽然新鲜蔬菜带不多,但是冻菜还是很多,每顿饭都有三个菜,顿顿有肉吃。

722日经过了连续7天的航行,我们终于到达了秋刀鱼渔场,进行第一网的秋刀鱼生产。西北太平洋公海的秋刀鱼渔场在日本专属经济区以东,据船长说在这里生产的秋刀鱼船大约有200艘,中国渔船60多艘,台湾渔船100多艘,还有一些韩国渔船。西北太平洋的主要经济鱼类除了秋刀鱼之外,还有鲐鱼、沙丁鱼和鱿鱼。


我在船上的工作就是采集秋刀鱼样本、浮游生物、水样以及用CTD采集海洋环境数据。隔几天或者渔船位置有大的变动时进行采集,船上夜间不是在行船找鱼就是在生产,我的调查工作除了秋刀鱼样品采集以外的工作大多数是在白天进行的。为了拉近和船长的关系,支持我的科研工作,我主动提出担任船上白天值班工作。船长和船员们都是在夜间工作,白天睡觉,船就在海上飘着,我的值班就是负责看着有没有飘的靠近我们船,如果太近了我就去叫船长处理。白天值班的时候我就会进行科考任务,到船头利用船上的绞车放仪器采集数据,工作时就我一个人,所以我每次工作都要非常小心。船上的外劳人都很好,平时干活也很卖力,有时候看到我干活也会主动帮我干,他们有些人会讲一些英语,偶尔我会和他们交流一下。

秋刀鱼的生产是在夜间用灯光诱集,悬提网捕捞。船上集鱼的主要灯光是红光,辅以白光和绿光。用灯光把鱼诱集到船附近,然后关闭下网一侧的灯光,等鱼聚集到另一侧之后把网具铺置在水下。然后逐渐关闭另一侧的灯光,开启下网侧的灯光,让鱼都聚集在网的上方,最后只开网具中间处的灯光,让鱼群高度集中后起网把鱼兜上来。


秋刀鱼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寻鱼群,公司每天都会给船上发海水表面温度分布图,因为秋刀鱼的分布与其密切相关,船长就会根据水温图判断可能的秋刀鱼渔场。船上配有水平鱼探仪和垂直鱼探仪,用来找寻和判别鱼群。秋刀鱼所在的水深都比较浅一般在50m以上,本航次中到了10月以后秋刀鱼夜间都在水面5m以上活动,垂直鱼探仪中基本没有秋刀鱼映像。秋刀鱼少的时候鱼探仪打不出来映像,还是要依靠人眼来观察水面的浮鱼,船长和三副负责在驾驶室里找鱼。大副和二副领着船员在甲板起网和加工。秋刀鱼加工包括分鱼、包装和速冻,先把鱼按照大小分号,然后摆放在包装盒中,最后放在速冻室里冷冻。第二天晚上工作前还要把速冻室里的鱼转移到普通冷冻仓库。鱼多的时候船员一天只能睡几小时。秋刀鱼的资源波动很大,少的时候连续几天都看不到一条鱼,最多的时候一夜捕捞了75吨,船上最多也只能加工这么多了,其实还能再捕捞但加工不了捞上来也是扔掉。根据船长的讲述,每天只要捕捞到5吨就能回本。今年的秋刀鱼产量不高,我们船这个航次的产量也仅仅回本了而已。



秋刀鱼鱼群的分布一般是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呈小群体分布。这些小群体从1吨到到40吨都有。所以每艘船的运气不一样,鱼多的时候有的船一夜能抓70吨,有的一夜就抓几吨。不是所有的秋刀鱼船都在一个区域生产,鱼群不是很集中的时候,一般几十条船一起找鱼,一些船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去离其他船较远的地方赌博式生产,哪条船找到了鱼多的地方也会通知关系较好的渔船过去一起生产。

8月下旬的时候连续几天都没有秋刀鱼,公司通知船上这段期间进行鱿鱼生产,用钓钩手钓鱿鱼,这段期间平均每天生产了1.5吨产鱿鱼。我也钓了一些鱿鱼,主要也是在船上呆着无聊,钓鱿鱼消遣一下,每天大约钓两个小时,也能钓上来十多条。

9月中旬的时候迎来了一大波鱼群连续3天都生产70多吨。并且期间还进行了转载,船上的仓库满了,需要把一部分鱼转载到运输船上送回国内。在这3天中船员一共才睡了7个小时,连续的工作真的是非常辛苦。有的人都累晕了,有人在转载中嘞断了手指,还有人腿部的旧伤累的复发,船长立即将两位伤员转送到了转载船回国治疗了。第三天的晚上菲律宾的外劳还进行罢工,要求休息,船长发怒说不想干的就回国,让我用英语翻译跟他们讲。我也很为难的转告了他们船长的话,并且耐心的跟他们说在坚持一下,可能就这几天累,明天就不多了,而且抓鱼是在晚上,晚上休息的话白天也没有鱼可加工了,让他们在坚持一个晚上,明天白天可以休息3个小时。幸好到了第4天晚上鱼就不多了,这些船员可以好好休息了。整个航次就6天鱼特别多,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其他的时候还是有充分的时间休息的。这6天的秋刀鱼的渔获量,占了总产量的五分之二,可见这么辛苦是值得的。

8月的一天傍晚4点多发生了一起撞船事件,当时雾很大,能见度不到100 m。一条中国的渔船用水平声呐找鱼的时候,把一个台湾船的映像当成了鱼群,直接撞了上去,把对方的船舱撞漏了。台湾船长果断命令全船人员弃船逃生,全船人员都转移到了对方船上。当时我们船也在附近参与到了搜救中,幸运的是没有人员伤亡。10月的时候有中国渔船的一个船员工作时落水了,当时没有被发现,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大家才发现他不在船上。很多船都到附近帮他们找,但最终也都没有找到。

到了9月末以后西北太平洋上台风和低气压接踵而至,基本上一半的时间都是在避风中。我们船经历了很多次10级以上的风浪,最大一次的时候阵风12级,浪高56米,本来是要更远的地方避风,但走到一半的时候风就来了,只能就地放海锚硬抗。船长说这是他这几年经历的最大的风浪了,我也是心惊胆颤,主要是担心这船能不能抗住这么大的风浪,海锚会不会断。当时我就想着只要能活着回去,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回去后一定要珍爱生命,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经历了最大的风浪后其他的风浪都不害怕了,因为我知道船能抗住比这还大的浪,人的恐惧主要是来源于未知的事物,当知道了就不恐惧了。

本来我们船预计是11月中旬回去的,但由于后期还有一些秋刀鱼就一直拖延。到了1130号,因为过两天还要有一个大的低气压要经过渔场,同时船上的补给也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就开始返航了,在返航的途中我们也不是很顺利,在第二天就遇到了这个大低气压,这个低气压让渔船再一次经历了考验。

126号我们顺利抵达韩国釜山,送走了外劳后开始返回国内。8号我们终于回到了青岛,由于船位问题在青岛外呆了两天后于10号正式靠港回到了亲爱的陆地。

回来后有人问我在海上无不无聊,怎么打发时间。我回答无聊是肯定的,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看看书,读读论文,背背英语单词,哎我实在是编不下去了。这次出海我看的的电视剧,综艺节目比我过去这20多年看的都多。当然偶尔也会看书,看论文,但很少了。

有人问我风浪大不大,有多大。我说大,大到你开始思考人生。

当然这次出海的收获也是很多的,拿到了很多数据和样品。全面的了解了秋刀鱼的生产方法、过程和秋刀鱼的资源情况。跟船长、船员的聊天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甚至知道了很多船员也都在担心渔业资源衰退的问题。如何制定合理的、可持续的开发海洋资源的政策真的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保护渔业资源不仅要从政策管理上入手,更应该从增加全民保护资源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入手。当然作为一个研究渔业的人,我觉得自己的身上有了沉甸甸的使命,一定要做出一些好的研究,真正能够对合理、可持续的开发渔业资源提出一些有用的意见。同时也要好好珍惜生活,享受生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