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药品推荐 > 家乡的黄河刀鱼

家乡的黄河刀鱼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面东营微文化一键关注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家乡的黄河刀鱼

作者丨刘同民    摄影丨李金峰



      前几天,外地的好友到我所在的小城办事,提出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美食。我感到有些为难,对于舌尖上的文化我是一个地道的“文盲”,对于这个小城的美味我更是知之甚少。为了不负好友信任,我绞尽脑汁搜索关于特色美食的印象,于是,浸透着浓浓乡情的黄河刀鱼的美味首先充盈了我的大脑。

      我明明知道,由于前几年黄河出现断流,黄河刀鱼现在已经很少见到,却怎么也抵挡不住记忆中皮酥肉嫩、两面金黄的煎黄河刀鱼的诱惑。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一家酒店点了黄河刀鱼,没有想到的是,还真有这道菜。一向不善言辞的我,竟然在席间滔滔不绝地向朋友介绍起我与黄河刀鱼的渊源,我眉飞色舞的样子,自己都觉得有些夸张。

      餐桌上的黄河刀鱼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美味,却打开了我对黄河刀鱼记忆的闸门。

 农历的三月中旬左右,黄河刀鱼开始成群结队从大海游进黄河口,然后逆流而上,开始每年一次的洄游旅程。我们老家把黄河刀鱼叫做“倒鱼”,这或许与其“”的习性有关吧。那个时候总是好奇,黄河刀鱼为什么要耗费那么大的力气游向上游呢?后来,村里的老人告诉我,黄河刀鱼从大海游进黄河里,为的是游到几百里外的湖里去产卵,孵化出的小鱼再顺水而下进入大海。老人们还告诉我,刚从海里游到黄河里的黄河刀鱼体力消耗比较少,在黄河垦利段的黄河刀鱼肉质肥嫩,鱼刺细软,是最好吃的。

 农历三月中旬前后也是农村“刷机”(传统的纺织老粗布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就是将经线上浆捋顺)的最好时节。如果听说谁家“刷机”,住在一个胡同道里的大娘婶子们都会前来帮忙,一直要忙到下午,所以中午是要管饭的。

      那年我们家“刷机”,因为家里穷,根本拿不出什么好吃的,于是,母亲让我到大队渔业社的船上去买黄河刀鱼,招待帮忙“刷机”的大娘婶子们。我欣然领命,我知道只有这个机会才能吃到黄河刀鱼,解解馋。

      当年我七岁,拿着母亲给的钱,蹦蹦跳跳地出了家门,翻过黄河大坝,沿着河滩麦子地里的小道,甩开双臂向黄河边跑着,无暇顾及被惊飞的小鸟和从身边突然窜出的野兔,恐怕把买鱼的钱弄丢了。当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河边,手里攥着的钱已经是湿漉漉的,把钱交给渔业社的人后,一颗悬着的才放了下来。

      渔业社的船上并没有现成的黄河刀鱼可以出售。因为黄河刀鱼离开水就死,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储藏,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现捕捞现售卖。另外,黄河刀鱼喜欢结伴而行,会形成鱼汛,有经验的渔民看准时机撒网,往往一网就收获颇丰,渔民从不担心无鱼可捞。

      渔民从船头拿过一顶草帽扣在我的脑袋上,嘱咐我在河边等着,然后说笑着跳上了渔船,在双桨 “吱呀、吱呀”的伴奏下,渔船慢慢划向水流较缓的地方抛锚。之所以选择流速慢的河面抛锚,是因为黄河刀鱼在逆流而上的过程中,为了减小水流对自身的阻力,它们会选择水流缓慢的地方集体逆流而上,在这里撒网捕捞到的黄河刀鱼也是最多的。我便趁此机会脱掉鞋子在浅水里来回地跑,看着脚下激起的朵朵水花特别开心。

       一袋烟功夫,渔船划回岸边,我便趴在船帮上数着散落在船舱里明晃晃的黄河刀鱼。黄河刀鱼个头不大,大点的差不多筷子那么长,扁扁的身子,圆圆的短嘴,细细的鳞片,小小的肚子,体态匀称,遍体银白,像闪着寒光的利刀,这也许是黄河刀鱼学名为 “刀鲚鱼”的缘故吧。



      我们大队的社员在大队的渔业社买黄河刀鱼根本不用称,交上几毛钱,渔业社的人会把刚捕捞上来的黄河刀鱼用柳条枝子串起来,不管多少条都交给买鱼的人,买鱼的人如果嫌少,还可以要求渔业社的人再打一网。

      我那个时候贪玩并不着急回家,提着黄河刀鱼慢吞吞地往回走,走到半路上,就在河滩上挖一个坑,把黄河刀鱼埋在潮湿的沙土里,然后一个人在沙土地上傻玩,当感觉肚子咕咕叫时,才想起回家。

当我提着黄河刀鱼跑回家里时,已经是正晌午,母亲一边埋怨我回来晚,一边接过黄河刀鱼开始拾掇。母亲用拇指和食指把黄河刀鱼的内脏和鱼鳃一起从鱼头部掐出来,鱼鳞也没有刮,洗净控干水后直接摆放到铁锅里,铁锅里也没有放油,然后点燃柴草,用细火慢慢地煎。黄河刀鱼遇热后通体出油,不长时间,锅底上慢慢地出现了油花,发出“滋滋”的声响,母亲用铲子把黄河刀鱼翻过来,再煎另一面,黄河刀鱼的两个面都煎得金黄出油时,母亲小心地把黄河刀鱼盛出来放进盘子里,然后撒上盐,香味顿时弥漫整个屋子。

 我在母亲身边站着,不停地咽着口水,不肯离开,两眼直直地看着母亲把煎好的黄河刀鱼一条一条盛到盘子里。当最后一条出锅后,母亲从挂在房梁上的竹篮里拿出一角冒着热气的包皮子饼(里面是玉米面,外边是白面的烙饼),卷上一条黄河刀鱼塞进我的手里。

 我站在原地,低着头大快朵颐。刚出锅的黄河刀鱼外边是脆生生、黄澄澄的嘎渣儿,鱼肉细嫩,鱼刺虽然多,但是鱼刺又细又软,根本不用担心卡着,吃在嘴里,鲜香无比。我吮着手指,抬起头时,母亲慈祥的目光正注视着我。

 40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黄河刀鱼,除了美味诱发满口生津外,更多的是感恩家乡和亲人对我的养育之情。

  编辑丨张旋

                                                      

作者简介

刘同民,微信昵称南山牧马,东营市垦利区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怀有深深的感情,感恩家乡沃土的养育,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愿与大家分享。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风雪中,那束火焰

那夜无眠丨再见啦,戴家店

正月十五打灯笼

我家的第一辆自行车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外联:郭杰瑞

征稿要求:散文,诗歌,小小说,随笔等各类体裁,字数在300-2000字以内。投稿请先关注公众号/加主编微信。因编辑人员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投稿需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407258991@qq.com 投稿邮箱若没收到自动回复,请微信联系。 微信号:18562013539
东营微文化本月特设人气奖以示对作者认真推介作品及平台的鼓励和感谢:每1000阅读量,或留言100奖励10元,不兼得(有奖征文除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