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药品推荐 > 【舌尖上的廊坊】古洼一锅鲜:掀锅香十里

【舌尖上的廊坊】古洼一锅鲜:掀锅香十里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廊坊都市报》记者 苗月平  杨锦乐  乡愁往往掺着难忘的家乡味道,或浓或淡,唇齿留香,幸福满满。春节临近,《廊坊都市报》特别策划——《新春走基层•家乡味儿》系列报道与您见面。请跟随记者探访廊坊本地美食,一起感受浓浓年味儿。


       古洼文安,丰水时节,河面水波粼粼,渔船悠悠飘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鱼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用传统铸铁锅熬鱼的一锅鲜也成为当地特色。



       古洼一锅鲜,把原始洼淀菜肴“铁锅熬鱼”发扬光大,为大家呈现冀中地区特色烹鱼手艺以及饮食文化。它有一套独有的做鱼流程和调料配方,保证口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鱼的营养成分,享有“古洼一锅鲜 掀锅香十里”的美誉。



       近日,记者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文安熬鱼烹饪技艺传承保护单位,位于解放道的古洼一锅鲜店,为您探寻“铁锅熬鱼”的传承。


起源——五代传承特色美食

       据说,一锅鲜还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有关。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文安县主薄。苏洵少时走过不少地方,见多识广,他在此教给人们捕鱼的技术,还独创了“铁锅熬鱼”,而这道菜肴作为文安县的特色流传至今,它也是一锅鲜的前身。

       

       古洼一锅鲜品牌创始人祖籍文安,祖上靠打鱼为生,做鱼的手艺极佳,几代人始终传承着“铁锅熬鱼”的烹饪技艺,经过五代人的传承与改良,发展成如今的集鱼类、蔬菜类为一体的古洼一锅鲜特色美食。


       每份一锅鲜锅边都有八个白面卷子和四个玉米面饼子。主食粗细搭配,细粮蛋白质含量高易吸收;粗粮可改良肠道环境,在传统一锅出基础上发展为更适合现代人口味的古洼一锅鲜。


制作——用心做好每一锅

       上午10点,虽然还没有对外营业,但店里已经忙活了起来。“店里每天8点半就开始准备。”河北古洼一锅鲜餐饮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国卿说。


        店里40名员工,分为8个班组。在后厨,服务组负责清理蔬菜;杀鱼组负责给鱼去鳞、抠鳃,用清水洗鱼;鱼锅组负责初步制作,将锅加热,加油煎烫,待鱼表皮微黄时出锅备用。


       11点半,有客人进店用餐。“一份小鱼锅。”服务员将顾客点餐的条子送到后厨。


       这时,鱼锅组起锅放油,当油温达70摄氏度左右时,放入葱、姜、蒜爆香和煎好的小鱼,加入酱油、醋和料酒,少许盐,辣椒段、大料必不可少。开锅后在锅周围贴上玉米面饼子和白面卷子。


       15分钟左右,散发出诱人的味道,最后连同铁锅和食物一起端上餐桌。打开锅盖,饼子口感软糯细腻,底端浸在汤汁里,半蒸半煮,鲜美醇厚;小鱼呈酱黄色,不腥不腻,能品尝到与众不同的味道。


现状——多途径展示洼淀美食

       古洼一锅鲜,来自文安,从1999年第一家五十平方米的小店发展到现在9家直营店遍布廊坊市区,加盟店也如星罗棋布般分布在北方各省市共计30余家。



       “真正接地气的美食永远被人铭记。”李国卿说,他们在坚守味道的同时,也把手艺传给更多的人,希望无论多少年以后,都还有人能吃到这份独特的美食。



       这些年来,古洼一锅鲜获得省级、市级大奖20余项。2015年CCTV“远方的家”节目组走进廊坊,古洼一锅鲜通过央视传媒,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洼淀草根美食烹饪文化;2016年,古洼一锅鲜申请的文安熬鱼烹饪技艺正式列入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在河北省商务厅、文化厅组织的河北省烹饪技艺大赛中荣获“河北省冀字号老店、名菜、名吃”三项大奖;今年1月2日,古洼一锅鲜正式入驻外卖平台,让大家在家里也能吃到地地道道的古洼美食。


       李国卿希望,古洼一锅鲜作为廊坊的城市名片,创造出一样样经典美食,温暖每一位食客。

喜欢,别忘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