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药品推荐 > 鱼儿陪你读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part 10

鱼儿陪你读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part 10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徐泓。该书由十八篇文章构成,从十八个角度解构作者的思想,展示出一个思想深刻而诗意表达的纪录片人之有趣。

这是一本从纪录片出发的哲学书,他纪录着小人物们构成的历史;是一本用影像去抵达的启示录,他思考的是如何用影像认识世界。从民生出发,以影像抵达。在最官方的平台,讲述老百姓的故事。陈虻,一个被、白岩松、柴静等一众央视人视为精神领袖的人。本书汇集了陈虻生前在央 视评论部的审片经典言论、讲座精华、报道文章以及影像,展示了纪录片从观念到方法、从栏目化管理到新节目研发的思想精华。包括前言在内20章。附录6篇访谈。随书赠送60分钟的一个纪念陈虻的光盘。



徐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前,高级记者,曾任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社长,1998年至2002年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兼职教授。

2002年初至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财经新闻研究中心主任。

2006年3月起,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

主要研究新闻实务与财经新闻。

著有《新闻写作教程》(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与刘明华、张征合著)和人物采访专著《大人物 小人物》。



陈虻(chén méng),著名电视人。生于1961年8月30日,20世纪90年代初曾在《人物述林》、《观察与思考》等栏目组做记者。1993年7月加盟《东方时空》,出任《生活空间》制片人,提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广告语。2001年1月,担任新闻评论部副主任,主管《实话实说》、《新闻调查》;2001年10月主管《东方时空》,并兼任该栏目总制片人。2008年1月,陈虻担任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副主任。2008年12月24日因胃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47岁。

在多年的电视新闻工作中,陈虻的创作经历,十分丰富,收获颇多。陈虻在电视圈的专业人士中小有名气。



塑其行易,塑其心难

所以“万法归心”,心正则权正,出于我心,归于公心。

对于管理一个栏目来说,如果我们过于强调分配是管理的重要方面,其实往往会忽略了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说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钱不行,但钱不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唯一方式和最重要的手段,钱多了反而会把人惯坏。我们光抓物质文明,光抓分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怎么才能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呢?我觉得还得有理想。这理想说起来好像特别空泛,虚无缥缈。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理想让每个人都相信,都认为是值得追求的,是可以实现的,那么大家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工作,这就是管理学中所说的全员接受的企业文化。

我们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并不是说给钱就能做。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这边说给6000块钱,那边说给7000块钱,这个对他没有太多的吸引,他更在乎他做的事的价值,钱的绝对值不是吸引人才的绝对标准。有想法的人,他更多的是被你的团队的追求吸引,被团队的气氛、目标,和他个人的需求吸引的。如果这边是6000,那边是7000,他不会衡量这1000块钱在哪儿,因为他所从事的是一个精神产品,团队的精神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一定要跟每一位同志说清楚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如果这个意义真的被全员接受,真的是深入人心了,它一定会起到钱起不到的作用。英国有一本书叫《开拍了》,你一定要说清楚每一次拍摄的目的,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拍摄的目的,只有他们理解你了,才会配合你;只有大家都能接受你的目标追求,才会提供一种精神上和情感上的付出,而不仅仅是劳力和金钱方面的关系。

对于生产精神产品人员的管理,和对于物质产品生产的管理是不一样的。因为物质产品,比如流水线生产可口可乐,每一个工人几点上班,几点下班,操作是规范的。而艺术产品是没有定论的,没有哪个作品这样拍是对的,那样拍是错的:一个编导说生活就是这样的,其实生活还有很多种可能性,他只不过选择了这种形式。你没有进入现场,不能判断他是不是真的用心了,是不是把真的东西拍下来了。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否出现在最关键的场合,是对人的一种考验。对精神产品是没有办法直接设定的。最重要是对人的心理的管理,而不是行政的管理。我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万法归心》,实际上我们对精神产品的管理,更重要的不是对行为的约束,是对他的情感和心理的一种导向和引导。只有他自身具有了一种强烈的欲望,进入思想的状态,才能真正开始思考,不是你要他怎么思考他就怎么思考的。

我们对精神产品生产者的管理,塑其形易,塑其心难。你想让他几点钟上班,几点钟下班,必须打卡,早走不行,晚到不行,这太容易了,管理成这个水平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是你要管理成这种状态:片子拍不好,没有达到他自己预期的时候,他吃不下,睡不着,那就不容易了。就像我当制片人时,我看这两天谁欢天喜地,我一定要找他谈话的。我希望看到我的编导,夸张一点儿说,都是愁眉苦脸的。因为他一直在思考,一直在琢磨这个事,他不会嗑着瓜子跟谁聊大天,他不是这状态,如果是这状态,我一定要跟他聊聊:最近没什么追求了吧。节目的管理首先从人本身开始,对人本身的管理既是一种行为的约束,也是一种对情操、人品、人格的训练,才能够保持团队本身的质量。


读书为的是不遇到不想遇到的人。

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戳原文,享更多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