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新闻 > 农旅融合让田园变风景:探访陶家湖田园综合体

农旅融合让田园变风景:探访陶家湖田园综合体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农旅融合让田园变风景

——探访应城汤池陶家湖田园综合体

 

应城网-孝感日报4月7日讯:4月初的应城市汤池镇百花盛开,一派生机盎然景象。这个以温泉而闻名的古镇,近年来因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位于该镇方集村的鲜野稻鳖基地,年过半百的养殖专家方应斌正在捕捞甲鱼。这种两栖类生物在汤池繁衍生息了数百年,早已适应了这里的水质和土壤,并在2015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你看它的肚皮,白里透粉,摸上去冰凉光滑,像玉一样。”方应斌一手握住一只甲鱼的侧边,一手抹去它身上的淤泥。甲鱼有冬眠的习性,从上一年的11月一直持续到来年的3月底。为了尽可能保证肉质的鲜美,基地的甲鱼采用的是稻鳖共养模式,甲鱼喜食虫、蛙、螺、草,而它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添加肥料,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提高了大米的品质。

该基地负责人陈军是土生土长的方集村人,之前一直在东北做建材生意。2015年前后,行业的不景气让陈军萌生了转行的想法。村“两委”得知消息后主动抛出橄榄枝,邀请陈军回村发展。怀着对故土的深厚情感,陈军很快就下定决心回乡创业。

经过多地调研,2015年,在陈军的主导下,投资2000万元的湖北鲜野稻鳖示范基地开工建设。他还号召村民们都参与进来。

为了让家乡父老放心,陈军给大伙儿算了一笔账,“我们种植的再生稻亩产800公斤左右,甲鱼亩产100余公斤,出产的稻谷可卖5元每公斤,甲鱼100余元每公斤,与市场上2元多每公斤的稻谷、50~60元每公斤的甲鱼相比,每亩田至少可增收五六千元。”

有了这本明白账,村民们少了很多疑虑,有100多人来到基地工作。附近的不少散养大户也纷纷要求加入。2016年春节后,基地按每亩50斤投放了甲鱼苗。当年就收获再生稻40万斤,生态甲鱼6万斤。实现了亩产“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陈军并不满足于此。方集村离汤池镇不过5分钟车程,又紧挨着陶家湖古城遗址,加之汤池获批“全省首批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陈军又萌生了做农家乐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6年,陈军投资500万元在稻鳖基地大门对面建设陶家湖农庄,帮助村民重建、改造民宿,并且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还新建了陶家湖文化主题广场、文化长廊、四星级旅游公厕、游客接待中心、文体活动器材休闲场所。

如今,穿过牌楼走进陶家湖田园综合体,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小康画卷:一条条标准化水泥路通村入户,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矗立在房前路旁,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

独行快,众行远。陈军的父亲曾经担任过方集村支部书记,他多次告诫儿子:一个人富起来不算富了,要把湾里的群众都带起来,才算是真正富了。

陈军主动联系村里的贫困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现在,陶家湖田园综合体还成为了周边罗王 、陶贾、金唐三个村的扶贫基地,有11户困难户在基地务工,农忙时可以按每天100元的标准领取工资,实现了脱贫致富。

今年50岁的陶应平是方集村人,因身体不好,家中的6亩地无法耕作而致贫。如今,他靠在基地做卫生,每月可以拿到1380元工资,靠着收入修葺了老屋,还买了辆电动三轮车,让他觉得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产业兴则乡村兴。让村民既吃上“产业饭”,又吃上“旅游饭”,是陈军一直秉持的理念。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他打算在年内修建甲鱼博物馆和多个农事体验区,同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把陶家湖田园综合体做成一块“金字招牌”。

稻鳖共养基地拔地而起,到现在农旅融合发展,这里的村民正走在一条富民兴村的大道上。

(特约记者王越 通讯员田昊 余新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