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新闻 > 大鲵养殖技术

大鲵养殖技术

  • 发布时间:2023-05-18 23:00:13

大鲵养殖技术

大鲵的基本概况:

大鲵隶属隐鳃鲵科,大鲵属,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像婴儿的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是恐龙时期的动物,距今已有13亿年的进化历史,是著名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美容护肤、观赏价值。大鲵属现有3种。一是美国的隐鳃鲵,二是日本的山椒鲵,三是我国的大鲵。

我国的大鲵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黄河、珠江中下游的支流中;该鲵分布广,数量多,由于经济价值和环境质量下降等原因,野外种群数量很少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黄河、珠江中下游的支流中;该鲵分布广,数量多,由于经济价值和环境质量下降等原因,野外种群数量很少,具有水中“人参和软黄金”之称。由于大鲵具有水中“人参和软黄金”之称,所以大鲵长期以来遭到人们的滥捕、走私贩卖,加之环境破坏导致大鲵物种面临濒危。80年代国家立法对叶胜男动物加以保护,以及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是的21世纪大鲵资源利用、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获得了成功,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规定只有人工繁殖的子二代才能作为商品鲵销售。

大鲵的基本特征:

  形态特征:大鲵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科。体表裸露,皮肤光滑有弹性,有粘液,身体背面有黑色或青灰色色斑,其体色主要为黄金色或青灰色。腹部为灰白色,头部扁平,口大呈半圆形。用肺呼吸、眼不发达、无眼脸、鼻孔一对。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背鳍延伸到尾部、前后肢各一对、前肢4趾、后肢5趾。幼鲵头部两侧有三对鳃,呈鲜红色,幼鲵用鳃呼吸,个体长度在20~30cm就转变为肺呼吸。

  行为特征:大鲵一般栖息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由于没有烟碱,大鲵非常怕光。白天躲在洞穴里面、晚上才出来觅食。

生活习性:大鲵为肉食性动物,在野外主要以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大鲵的牙齿不能爵嚼,它是将猎物整个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没隔10~30天蜕皮一次,受到惊吓时皮肤会分泌粘液。大鲵的生长速度随水温、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大鲵的生存水温为0~26℃,水温在10℃以下时开始冬眠,水温在18℃~22℃时生长最快,水温超过25体重呈负增长。Ph值为6.0~8.0,最适ph值为6.5~7.5.溶氧在5.5mg/L以上。

繁殖习性:大鲵为卵生。性成熟在4~5龄,繁殖季节在5~10月份,一年产卵一次。雄鲵体外受精,雄鲵有护卵的习性,受精卵在35天左右孵出幼体。

大鲵养殖:

大鲵养殖分为室内养殖和室外养殖。室外养殖多采用在天然的山涧中放养,但是光照强、水温水质不宜控制,容易感染病菌,不利于商品养殖。另外大鲵也容易受到老鹰、水獭等动物的伤害,给农户造成损失。室内养殖采用人工模拟野外环境,提供营养全面的饵料、控制水质,在人工饲养管理下实现全年生长,高产、高效的目的。

养殖场建造:大鲵养殖场要远离市区、环境安静、没有噪音、交通方便。工厂化养殖可以利用山泉水、天然溶洞水、地下水等,要求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为保证水温恒定,光线暗淡,养殖池可建于地下,养殖池面积在一至四平米即可,这样便于管理。养殖池壁要光滑,池底要稍微倾斜,这样便于排水。人工养殖大鲵采用流水养殖,这样有利于增加溶氧量和减少病菌感染。大鲵是怕碱性的动物,水中ph大于8时会造成大鲵毁灭性死亡。由于新建的鱼池采用了大量水泥,碱性很重,要消除碱性,先用清水泡20天、在用冰乙酸或冰醋酸按照每立方水一毫克浸泡4天,最后用0.5℅的高猛酸价浸泡消毒一天,清洗干净后才能放入苗种。地下养殖室要配备通气设备,如:鼓风机、排气扇、窗户。室内光线要暗,一般用15w灯泡,每三个池子一个。还要建设曝气池和饵料暂养池。苗种选择:到“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的地方购买苗种。应选择孵化三个月、体长在5cm以上的大鲵苗。由于大鲵幼苗与蝾螈幼苗相似,所以购买幼苗时要谨慎区分,以免上当受骗。大鲵幼苗的外部特征和成鲵基本相似,只是幼苗皮肤光滑,头部长有三对外鳃。在同一批苗种中选择个头相对较大的幼苗,这样的幼苗生长速度快,大鲵幼苗应当体表光滑,色泽鲜亮、四肢不肿大、腹部不膨大、胀气、三对外鳃完整、无水霉寄生、体表没有外伤、没有白点、体型不偏瘦。用手搅大鲵在水底爬动有力、四肢收缩自如、四肢不肿大、尾巴在水中摆动快,在水中行动敏捷的为优良苗种。大鲵幼苗在运输时水温不能超过18℃,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要加冰块降温,在充氧运输时40x40的氧气袋中6~12cm的幼苗不能超过60尾。不充氧运输时可根据保温箱的大小条件放苗种,两种运输方法都要严格密封,不让外界温度进箱内升高温度。这样可运输三式至四十个小时。

幼苗管理:幼苗从繁育场运回后应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水温不能与运输时的温度相差2℃,然后就可以放入消毒的养殖池了。工厂化养殖大鲵应配有不同规格的养殖池。处于生长期的大鲵应放在长155cm、宽115cm、高15cm的池中,幼苗池中的水深不超过3~5cm,因为幼苗潜水能弱,放苗时不能直接将幼苗倒入池中,这样会使幼苗呛水引起应急反应。应慢慢的将幼苗放入水中。放养两天后才开始喂食。

饲养管理:幼苗时期要控制好放养密度,避免大鲵相互撕咬,造成损伤。6cm以下的幼苗每平方放养180~200尾;6~10cm每平方放养140~16:;10~15cm每平方放养100~120尾,随着大鲵的生长不断调节放养密度。可在池中放瓦片,模拟人工洞穴。饲养水质ph6.5~7.8;水温18~22℃;溶氧在5~6mg/L。大鲵的饵料一定要新鲜,最好是活饵料,根据大鲵的规格饵料有水蚯蚓、黄粉虫、小河虾、小鱼、四大家鱼幼苗。饵料的大小应占幼苗体长的10℅~15℅,投喂量占体重的2.5℅~3℅。投喂时间在晚上八点,坚持四定原则。先饲喂黄粉虫,20天后饲喂小河虾,幼苗培育时间需要8~9高月,整个培育期间要认真负责、保持水质、每天清污一次。用洪吸法将池中的污物吸走后再灌入清晰的水,每隔5~7天清池一次,将所有幼苗捞出,刷洗池壁。每隔10~15天有二氧化lu每立方2.5~3克泼洒消毒。变态期的幼苗每平方80~110尾,水深在7~8cm,将人工洞穴适当加大,变态期保持水质清晰、溶氧丰富、饵料新鲜。

成鲵养殖管理:成鲵期管理与幼鲵期管理基本相似,成鲵期的饲料以泥鳅野杂鱼为主,每天投喂一次,饵料的大小占体长的10℅~15℅。当大鲵体重在250g左右时要分级饲养。大鲵体重在0.5kg时将大鲵调整到长2.5,宽1.5,高60cm的养殖池中,密度减小到没平方米3尾,体重在2~2.5kg时调至每平方2尾,每天排污一次、每隔15天消毒一次。

日常管理:技术人员要密切观察大鲵的生长活动;每天巡查做好记录;每月称重一次调节投食量;每天测量水温;打开通风装置;严格把握好饵料的质量关,在投喂前必须先消毒;及时将水中的杂物、残饵;养殖4年可达到2~4kg、五至七年可长到5~6kg。

 


友情链接